Image

绿色印刷


编辑:2021-07-19 18:50:17

       绿色印刷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印刷过程中产生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印刷品废弃后易于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可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印刷方式。绿色印刷要求与环境协调,包括环保印刷材料的使用、清洁的印刷生产过程、印刷品对用户的安全性,以及印刷品的回收处理及可循环利用。即印刷品从原材料选择、生产、使用、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环保要求。

主要特征

一般而言,绿色印刷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 减量与适度。绿色印刷在满足信息识别、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少、工艺**简化的适度印刷。

2 . ****与无害。印刷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与无害。印刷材料中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含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

3 . 无污染与无公害。在印刷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或造成公害,即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国际绿色印刷的发展概况

      绿色印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以日本、美国、德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从概念讨论阶段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无论从理念还是到技术标准、设备工艺、原辅材料以及软件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并日趋成熟。在欧美发达国家,绿色印刷是其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替代产生环境污染和高能耗的传统印刷方式的有效手段。

我国绿色印刷的现状及发展

      目前,我国印刷业已形成10万家印刷企业,356万从业人员,年总产值达8677亿元的较大产业,但技术先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不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在不少企业里,各种传统的制版、印刷、印后加工工艺仍在我国占据很大的份额。从制版工序的胶片和废定影液、电镀液,到印刷过程中的溶剂型油墨、异丙醇润版液、洗车水,再到印后整饰中仍在广泛使用的即涂膜、油性上光工艺等,对环境都存在着污染问题。如印前制版使用的乙酸、甲醇、硝基苯、草酸、氯化锌、糠醛等,都含有有毒化学成分,印刷使用的普通油墨、洗车水等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1988年,新闻出版署就规定,印刷行业有8个有毒有害工种可以提前退休,虽然是对职工健康和权益的一种保护和补偿,但必定是已经对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由于众多印刷企业仍沿用着传统印刷工艺,在某些生产环节仍存在一些诸如有机溶剂挥发、废水排放等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目前还缺乏完备的环保评价手段及技术标准、专业的检测机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节能的替代技术等,所以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健康安全的印刷产品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并着力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印刷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对产品的环保性、安全性关注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企业和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建设“绿色• 创意• 和谐”印刷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对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印刷企业的环保技术或产品缺乏有针对性的开发研究;针对印刷产业的环保评价认证体系和技术标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以及总产值排名****第三的印刷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也成为我国印刷产品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和建设印刷强国的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亟待我们找到一个突破口,而实施推广绿色印刷是一个极好的形式。

      2010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与环境保护部共同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揭开了我国绿色印刷发展的大幕。2011年3月2日,国家环境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 ****部分 平版印刷》,经由环境保护部批准正式颁布实施,自此,绿色印刷有了明确的准入门槛。

2011年5月发布的《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印刷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特别指出要引导产业绿色转型,组织好“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工程”,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制定和完善绿色环保印刷标准,开展绿色环保印刷企业和印刷产品的认证,推进我国绿色环保印刷的发展。具体保障措施体现为制定和完善绿色印刷标准,开展绿色印刷认证,实施“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工程”,以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和食品药品包装为重点,积极协调环境保护、教育等有关行政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大力推进绿色印刷的实施。推动包装装潢印刷向减量化、重复使用、再循环和可降解(3R+1D)方向发展。指导“绿色环保印刷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低耗能绿色印刷设备和材料的研发,完善低端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我国的绿色印刷体系。

      2011年10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明确了实施绿色印刷的指导思想、范围目标、组织管理、绿色印刷标准、绿色印刷认证、工作安排及配套保障措施等,对推进绿色印刷实施做出了****部署。

      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1] (国发〔2011)35号),对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部署。

其中强调指出,“鼓励使用环境标志、环保认证和绿色印刷产品”。1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2] ,确定了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分别承担相关工作。这是国家对绿色印刷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为绿色印刷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大力推进绿色印刷实施的重要依据。

     2012年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与教育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出《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新出联〔2012)11号),按照通知要求,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将有近30%的中小学教科书实现绿色印刷,我国绿色印刷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绿色印刷是指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印刷方式。自2010年实施绿色印刷以来,我国已有153家企业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绿色印刷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基本形成,在节能减排、惠及民生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小学秋季教科书共1000多种、2亿册采用了绿色印刷。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对24个省区市的95种绿色印刷中小学教科书实施了环保质量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可迁移元素含量均符合绿色印刷标准,合格率为100%。[3]

     从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在京联合召开的绿色印刷推进会上获悉,我国将于2013年底前基本实现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全覆盖,并在“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绿色印刷环保体系,力争使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印刷企业总数的30%,印刷产品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

目前绿色印刷认证企业数量只占全国总数的0.15%,产值却占全行业的4.5%。通过环保型印刷材料、数字印刷、数字工作流程等绿色印刷技术的推广应用,印刷企业节能降耗水平大大提升。抽样企业统计数据显示,绿色印刷过程中,每亿元产值节电约35.5万度,节约纸张消耗约21.7吨、油墨约1吨。此外,通过改进工艺装备、降低环境噪声、减少粉尘排放,近百万名印刷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3]

      实施绿色印刷认证前,全国绝大多数印刷企业基本采用未经认证的纸张、油墨等材料及传统的印刷工艺。如今,绿色认证印刷企业所用纸张60%以上通过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环保型油墨使用量达80%。

绿色印刷发展趋势

1.绿色印刷材料与版材

(1)绿色印刷油墨:水性柔印油墨、水基型凹印油墨、无水胶印油墨;紫外(UV)油墨、电子束(EB)油墨;喷墨数字印刷机用电子墨水。

(2)环保型印版版材:免化学处理版材、免处理版材。

(3)印刷辅助材料:环保型粘合剂、环保型橡皮布、免酒精无醇润版液、水性光油。

2.绿色印刷设备与工艺

(1)无水胶印:

特点:绿色、环保;调频网更加稳定;调频网避免网线问题;更大的色调空间。

关键技术:特殊的印版(无水印版)、特殊的油墨(无水印刷油墨)、温度可控的供墨单元(例如KBACORTINA)。

(2)数字印刷系统

喷墨式数字印刷系统、静电式数字印刷系统。

数字印刷技术成熟、应用前景广阔。

(3)柔性版印刷

机组式中幅柔性版印刷设备、卫星式宽幅柔性版印刷设备、瓦楞纸板直接柔印设备。

数字印刷、激光模切、伺服驱动代表了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一个发展方向。

套筒式印版、独立驱动代表了卫星式宽幅柔性版印刷机的一个发展方向。

组合印刷采用全数字驱动技术,全电脑控制,柔印/丝印/胶印/凸印等不同印刷互换单元。主要组合形式有:柔印+胶印;柔印+丝网印刷;柔印+凹印;柔印+丝网印刷+胶印;柔印+丝网印刷+凹印;柔印+丝网印刷+胶印+凹印;柔印+丝网印刷+胶印+凹印+数字印刷。

3.辅助系统

油墨配色系统;采用计算机+色彩管理,配专色油墨可节省油墨20%;自动洗橡皮滚筒装置可节水20%~25%、环保;粉尘收集装置;防噪音装置;水循环过滤系统;****烘干装置。

4.环保型印后加工

精密涂布技术、特种上光工艺、冷烫印工艺、辐射固化与冷UV固化技术、EB固化技术、无溶剂复合工艺。

冷UV固化技术的特点:(1)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优化生产工艺流程;(3)节能、环保,能耗少、VOC排放少;(4)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四色油墨、专色油墨、光油;纸张、镀铝纸、PP/PVC/PET、合成纸。

EB固化技术的特点:(1)无需光引发剂、穿透力强;(2)固化速度快、涂层与基材紧密结合、外表美观、色泽艳丽;(3)节能、环保,EB固化能耗为UV固化的5%,为传统热固化的1%;(4)固化温度低,适用于热敏基材,尤其适用于食品包装印刷;(5)可控性强、****性高,适用范围广泛。

无溶剂复合特点:(1)全过程无溶剂排放,不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可实现清洁生产;(2)产品无溶剂残留,由于复合包装无溶剂残留,可保证内装物的安全,是食品、药品、妇幼用品等卫生性要求高产品的必选工艺;(3)节能,不需要采用干燥系统,比干式复合机节能大约三分之二。

5.CTP印前系统与数字化工作流程

CTP系统取代传统制版工艺,节水、环保;免(化学)处理CTP系统;圆型丝印CTP系统;套筒式柔性版CDI系统。

采用CDI的优点:将数字化信息直接转到激光光敏印版上,工艺简单、安装时间短、实现了无胶片直接制版;曝光时间与图文类型和网点密度无关,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制版曝光时间由图文决定的缺陷;不易出现脏点和烂点现象;****了漫射引起的网点扩大现象,提高了印品质量;采用微小的YAG激光能量,可得到精细、清晰的高质量柔性印版。

数码打样、远程软打样取代传统打样工艺,提****率、节材;

数字化工作流程:CIP3CIP4


©2021 大连华创标签技术有限公司     辽ICP备15006823号-1     技术支持 - 龙采科技集团